沧州文物概况
来源:本站     作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10-14

 沧州文物概况

李 元  李 翱  武海敬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东临渤海,南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滨州、德州为邻,西连保定,西南与衡水毗邻,北靠廊坊、天津两市,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沧州地处华北平原,以京沪铁路为界,西为冲积平原,东为滨海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古即有“九河下梢”之称。本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常年淤积,远古文化遗存一直发现较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沧州地区古文化遗存尚属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虽在吴桥、任丘两地有石斧和泥质灰陶鼎等零星史前文化遗物出土,但因管理不善,其遗物虽存,而确切出土地点已佚。

1959年沧州地区(当时属天津专区)文物普查时,在黄骅郛堤城遗址采集到商周时期的遗物,1978年在沧县杜林发现商时期的遗物,同年在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姚庄发现商文化遗址。1987年2月9日在黄骅后街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器,并于1988年5月3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安志敏先生及研究生陈星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勇等,对后街细石器分布密集区进行了试掘。黄骅后街细石器的发现和试掘,当属沧州地区考古史上的首次,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却是略有遗憾,因为并未见原生文化层。

新石器晚期遗址有任丘三各庄遗址(已划归雄安新区)、肃宁柳科仰韶文化遗址、任丘哑叭庄遗址、沧县陈圩遗址等。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现并发掘的哑叭庄遗址,从其文化面貌及其所处地域和年代,都表明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通过对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在本地区甚至冀中地区建立起区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研究文明社会前夕与相邻有关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文化的发现也引起了众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评选中受到高度重视。2021年12月24日,哑叭庄遗址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目前沧州境内发现夏文化遗址有肃宁县的白牛堤、后白寺遗址。2017—201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肃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组队,对后白寺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认识和研究冀中地区夏文化聚落结构和社会形态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亦是首次在河北地区单一遗址建立了夏至早商时期连续的年代序列,并首次确认“后白寺一期”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夏文化时期遗存的年代下限可至早商一期。也为2020—2024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夏文化探索以及对夏朝疆域势力延伸提供了考古学支持。2021年12月24日,后白寺遗址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殷商时期沧州隶属“渤方”管辖。境内东部当时有“柳”、西部有“肃”、西北部有“鄚”等方国存在。沧县倪杨屯、杜林、徐庄子、青县线庄、孟村高姚庄、王庄子、东光河沟、泊头王奉一、南三里、羊庄、献县临河、河间戈家楼、任丘张佐等古遗址的相继发现,可窥商王朝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历史面貌。西周时期,封钜人尹吉甫,曾辅佐宣王中兴,立下赫赫战功,今南皮境内有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尹吉甫墓。

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争霸称雄,战争连年不断。沧州由于战争原因修筑的城池很多,现在古城墙遗址保存较好的有公元前664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为救燕国北伐山戎,缮修皮革(整顿盔甲)而筑建的古皮城。以及黄骅郛堤城、肃宁武垣城。还有齐国在与燕、赵边境上,为阻黄河水南侵修筑防御水患的工事——齐堤等。

秦汉时期,全国政治统一,地方行政机构加强,这一时期的文化遗迹,集中体现在众多古城址和古墓葬的分布,有秦国方士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欲为始皇帝寻求长生不老灵丹妙药而修建的“丱兮城”,黄骅郛堤城瓮棺葬群;盐山高城县遗址,献县乐城遗址,献县汉墓群、南皮芦庄子汉墓、海兴刘阳汉墓等。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混乱、大分裂时期,又是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北方士族势力大发展的时期。当时河间的邢氏、渤海的封氏,他们都是北朝时期的豪门望族,与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齐名。这一时期发现的墓葬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河间邢氏、渤海封氏集族而葬的社会主要特征,体现了士族门阀制度发展的特点。吴桥、盐山、黄骅出土的石造像,证实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到北朝时期已经得到迅速发展。隋唐统一国家的再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沧州境内遗存有黄骅大左庄盐业遗址,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南皮石金刚。五代后周铸造的沧州铁狮子代表了当时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宋辽金元时期,沧州运河与海上运输,正处于繁华兴盛时期,东光码头运河沉船中出土装有成荮磁州窑瓷器,泊头富镇窖藏出土金代定窑瓷器,黄骅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大量磁州窑、邢窑、定窑、耀州窑、龙泉窑等瓷器残片,表明宋辽金的对峙,并未妨碍南北商业贸易的往来。明代的文物,主要是地上建筑,有泊头清真寺、沧州文庙、沧州清真北大寺、盐山武庙大殿、庆云泰山行宫、庆云文庙大成殿、庆云县衙署二堂,以及反映明代石刻艺术魅力的献县单桥、沧县登瀛桥等。清代、近现代文物,有一代文宗纪晓岚墓、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墓、客死沧州的捻军首领张宗禹墓、民国代总统冯国璋故居、世界杂技之父孙福有故居、吴桥澜阳书院、马厂炮台、歧口铁炮、张庄天主教堂、吕宅、华北局城市工作部旧址、光明戏院、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及母子两代英雄白文冠、马本斋纪念馆等。

纵观沧州的历史,虽经千年的磨难与沧桑、百代峥嵘与辉煌,留下的是千古不变的文物古迹,万年不朽的国之瑰宝。丰富的历史积淀、珍贵的考古资料,伴随着不断前进的历史脚步,筑建着沧州文物、考古研究事业的金字塔。

 

 

 


COPYRIGHT © 2024 沧州博物馆  冀ICP备2024086731号-1